Tuesday, March 29, 2011

大原美术馆

大原美术馆坐落在岗山县有名的古城仓敷。江户时代,仓敷因为是德川幕府直属的“天领”而繁荣,穿城而过的仓敷川是水路运输的要道,连接了内陆与海洋。这里也是西洋文化与日本传统文化碰撞的前线,河两岸既有美丽的日本风格白墙格子窗,也有高大的西洋风格建筑。这一切都被仓敷人精心保存了下来,形成了这一段“美观地区”。

大原美术馆是日本第一家西洋美术馆,由大原孙三郎于1930年建立,收藏有格雷高,莫奈等众多西洋大家的作品,即使在今天也是日本私立美术馆中非常出众的一家。所藏作品中,相当一部分是在美术馆成立之初由孙三郎资助的日本画家儿岛虎次郎亲自赴欧洲选购,今天看来,可谓眼光出众,超越时代。


美术馆的本馆由同受大原孙三郎资助的药师寺设计,为希腊神殿风格,正面的立柱古朴典雅,与这里展出的西洋美术作品相互呼应。除本馆外,大原美术馆还有分馆,工艺东洋馆和儿岛虎次郎纪念馆,也都处于仓敷美观地区内,或由仓敷的其他旧建筑改建而成,或由大原家请专人设计,除西洋美术作品外,也收藏了以儿岛虎次郎为代表的多位近代日本画家的作品。绘画之外的工艺品和考古出土文物也有所涉猎。
 

门口右前方立有罗丹的名作《加莱义民》群像之一。这座铜像于本馆前厅内的《洗礼者圣约翰》一道,都是由儿岛虎次郎直接向巴黎的罗丹美术馆订购翻制而来。二战时,铜像险些作为金属原材料被融化回炉用于制造军火,幸亏岗山县的有识之士纷纷仗义直言,才得以完好保存下来。

El Greco的《受胎告知(Annunciation)》是这里的镇馆之宝。当时儿岛虎次郎在巴黎的画廊中看到这幅作品标价出售,立刻与大原孙三郎联系希望买下。虽然价格甚高,但大原孙三郎仍然毫不犹豫立刻汇款给儿岛,这才使得Greco的这幅杰作能够被收藏于日本。
(上图引自大原美术馆主页) 

在日本广受欢迎的Monet作品这里也收藏了两幅,分别为《睡莲》和《麦草堆》。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幅《睡莲》由儿岛亲自去Giverny上门拜访莫奈订购而得。当时,儿岛还向莫奈赠送了日本的牡丹苗,不知是否现在还生长在Giverny的花园中。大原美术馆也于2006年从莫奈花园移植了睡莲,现在每年夏天来客们都可以在美术馆的花园中欣赏到莫奈睡莲的风姿。

(下图引自大原美术馆主页
美术馆的主页在这里,可以查询最近的企画展和常设展作品出展情况。回答一个简单的调查问卷就可以在线购买折扣门票哦:)

Monday, March 28, 2011

地中美术馆

你可以问问身边的日本人朋友,我猜10个里面到有9个从未听说过地中美术馆的名字,甚至一半人大概连它所在的直岛都未必知道。国外的游客想来这里一趟可不容易,在到了东京或者大阪之后,比较方便的走法是先坐新干线到岗山,然后换地区火车到宇野(中间有时需要在茶屋町换车),然后坐船到直岛,然后坐岛上的bus到杜鹃庄,再换美术馆的免费班车或者走上个2、3公里。美术馆为了确保观感还会限制馆内的参观者人数,如果你正好赶上人满的时候,那么对不起,请在售票处先稍候片刻。掏出2000日元买了门票之后也并非转身就是美术馆的入口,而需要出门右拐再走上200米,穿过按照Giverny的植物品种布置的莫奈庭院。

美术馆的入口很不起眼,不施修饰的水泥墙,简单地写着“地中美术馆”几个字。建筑设计师安藤忠雄贯彻了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理念,把建筑空间依山而藏,从外面很难估计里面的空间到底有多大,而内部的设计也将诸多台阶、斜坡和回廊的功效充分发挥,进一步混淆了参观者的空间感。

馆内收藏的作品其实也并不多,一共只有4位艺术家的作品:Claude Monet,Walter De Maria,James Turrell,Tadao Ando。会远道而来专程造访的大多都是安藤fan,不过我比较土,是为了那几幅睡莲才从东京跑过来的。馆内禁止拍照,所以以下的图片均来自美术馆的官方网站

Tadao Ando(安藤忠雄)的作品就是美术馆本身。正如其名“地中”所形容的,美术馆的建筑基本深藏于岛上的小山之中,从外面看过去只能看到若干采光用的天窗。整个建筑只用了木材,石头,玻璃和水泥四种建筑材料,不施油漆,墙壁地板均为材料本色。走廊幽深昏暗,营造出一种与世隔绝的气氛。馆内有竹方庭和石头方庭,同在直岛上的Benesse House也是他的作品。



最先看到的是Walter De Maria的作品。给我的第一感受就是如果圣殿骑士的传说是真的的话,那么圣殿骑士的教堂大概就是这个样子的:分成两段的台阶一直延伸到房间的尽头,周围的墙壁上规律的挂着镀了金箔的多棱柱体,中间是纯黑的大理石球,映着天窗上射入的光线和观者的影子。从昏暗的走廊中初进入的人恐怕没有不受到震撼的。拾阶而上,大理石球上的影像会随观者的位置、视角变化而随之改变。不仅如此,从天窗进入的光线还会随着时间、天气的不同而变化。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奇幻”。岛内还有他的另一处作品,不过最近正在维护中,不对外开放。



Monet的作品是5幅睡莲,展示在白色的莫奈房间中。地面散嵌有浅色小块大理石马赛克,仿佛池塘的水面,在微风中漾起轻波。参观者在进屋前需要换专用的拖鞋,这样走路时不会发出恼人的噪音。没去过巴黎的Orangerie的人来这里大概会觉得非常感动,去过Orangerie的同学们可能会跟我一样有一点小遗憾。两处的布光手法很相似,都是间接引入自然光打亮整个房间,但是作品画幅所限,这里没有那种身在其中的临场感,而是觉得睡莲飘在浅白色的梦幻空间中,似远似近。5幅中的一幅是去年还是前年刚刚购入的,据说之前一进门右手边的墙面是空白的。查了一下Wiki,再之前那面墙上应该展示过从Asahi借来的一幅。



James Turrell的作品其实以前我是看过照片的,现在终于明白了亲身感受和照片有多大的差距。他的作品让我不敢看第二遍。在刚刚经历过东北大震灾之后,本来就觉得生活有一种不真实感。在看过了他的作品之后,感觉像丢了魂一样。地中美术馆所藏Turrell作品有三幅:Afrum, Pale Blue(1968),Open Field(2000),和Open Sky(2004)。Open Sky也使用了天窗从自然借景,但在窗户上做了手脚,可通过照明进一步加以改变。Open Field就是让我丢了魂的那幅。台阶的尽头是一面墙,墙上有一片长方形的区域闪着诡异的蓝光。解说人员一声请之后,我们一组人犹豫着登上了台阶,竟没有一个人能分辨出这蓝光后面是墙还是入口,就连伸出手去试探都不敢。直到解说员开口请大家走进蓝光后面的"open field",我们才鼓起勇气抬脚迈过那最后一节台阶。蓝色光幕之后是一片迷茫的蓝色空间,分不清哪里是尽头,也分不清地面是水平的还是倾斜的。那种空间感丧失的感觉真是让我印象太深刻了,以至于都忘了回头再去感受一下不同光线条件下的Walter De Maria的Time/Timeless/No Time了。



关于地中美术馆就先写这么多,下次写写直岛这个艺术之岛上四处散布的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