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道也叫中仙道,木曾道,全长200公里,从江户经本州中部内陆至京都,是日本历史上的交通要道。即使在东海道开通之后,中山道仍与其并行不衰。直到近现代东京至京都之间的铁路开通,中山道的交通作用才逐渐弱化,被现代交通手段所代替。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中山道沿路的景观并未像东海道那样逐渐现代化,而是仍多少保留着德川时代以来的历史风貌,是古道徒步爱好者的首选。在踏破中山,东海两道的日本同事参谋下,我选了43宿马笼(馬籠)和42宿妻笼(妻籠)之间的木曾路一段来徒步体验古代日本风情。
原本是打算前一天晚上从东京出发,早上从落合宿走过来的,但是在新宿车站以5分钟之差不幸误掉了长途汽车,结果只好回家改订了第二天早上去马笼的车票,傍晚才到。落合-马笼一段只好忍痛割爱了。
马笼宿的历史建筑据说在明治28年和大正4年的火灾里都烧掉了,现在看到的是后来的复原的,只有石阶还是原来的,但是复原的建筑都依据了当年的风格,所以无论商店旅馆都是一派古香古色。我预订了马笼宿入口处的白木屋,7月虽然算是旺季了,但也不过三组旅客入住而已。按照日本民宿的习惯,大家都聚在一起吃晚饭。来日本半年多了,正规的跪坐姿还算学得像样,被隔壁的日本夫妇表扬了,曰“不开口看不出不是日本人”...我就只当表扬收下了(^-^)
晚饭后在马笼宿里散步。宿场周围是大片的稻田,田间农家有星星点点的灯光,和东京的喧闹繁华截然不同。旅馆对面有个无人看管的卖菜摊子。每天早上农民会把刚从地里摘下的新鲜蔬菜码在架子上,标好价钱,大家自己选好了拿走,自觉在钱箱里投币就好,非常之君子。日本乡下这样的摊子很多,通常搭在公路边,除了蔬菜偶尔还会有应季的鲜花,油菜花,鸢尾什么的,不是名贵的品种,但胜在应季应景。
晚上睡得早,于是第二天早上也醒得早。吃了早饭出门的时候,宿场的常夜灯还亮着。常夜灯是宿场的出入口标记,为夜晚来往的行人照明。
虽然出门的时候天还黑着,不过很快天就大亮了。马笼宿在馬籠峠上山的路上沿路而建,本阵现在是藤村纪念馆,纪念作家岛崎藤村。岛崎藤村出身世家,他就出生在马笼本阵,代表作历史小说「夜明け前」也正是以这里为背景的。
虽然已经入夏了,岐阜县气候凉爽,紫阳花(あじさい)开得正好。清晨的露水还没干,愈发显得繁茂肥厚,比得东京城里的紫阳花稀疏干瘪甚是可怜。
出了宿场之后就是去妻笼的山路了。路口有看板一枚,载有地图和这段古道的历史。
天气不甚晴,一直是快下雨的样子,闷热得很,但在青绿的山间倒也不觉得难熬。山风徐来,稻田随风翻起绿波,田园风光得很。
路边还有从前的茶屋和水车遗迹,桥栏上都结了层青苔,也结出了淡淡的历史感。
沿途并不像我原先想象那样的人烟稀少。虽然不通公共交通,但通公路的地方就会有些人家。想想也是,一路的稻田里种出的粮食总还是要运出去的。
交通不便,所以家家都有代步工具,农用车,小轿车,摩托车一应俱全。看来虽然地方偏僻,居民收入倒未必低。
马笼与妻笼的正中点处有个立场茶屋,虽然现在已经荒废了,建筑物修缮后仍可供行人休息,路边也仍旧依古风设着免费的水摊。杯子自取,用毕之后洗净放好,方便后来人。
过了茶屋就进林子了。路边又细又高的树好像是木曾五木之一的高野槇。据说这边的林子里是有熊出没的,担心的话可以在马笼宿的旅游信息中心借个熊铃,然后在妻笼宿归还。我出发的早,租熊铃的地方还没开门,也就硬着头皮上路了,林子一密起来多少还是有点提心吊胆。
山中有两处相邻的瀑布,分别以男/女命名,男瀑水量充沛粗犷豪放,女瀑落差高但纤细婉约,各有千秋。下面的照片里是落差低但水面宽的男瀑。
两座宿场之间有个供行人歇脚的间宿,叫大妻笼(大妻籠)。和游人熙熙攘攘的马笼与妻笼不同,这里虽然也有几家民宿茶屋,但安静得很,只有像我这样徒步的人才会经过。很多游客只走马笼宿场门口的一段石板路,然后就坐车去妻笼了。
虽然人气不高,但看得出来大家照样把日子过得很有情趣。窗边门前都点缀了不少鲜花和干花。
荞麦面馆门口必有熊。
还有蛋壳画的鬼脸。上次见到这类东西好像还是上小学的时候我妈带着我做手工课作业...
过了大妻笼不久妻笼宿就遥遥在望了。在山间走了许久,看到这样一片人家赫然觉得又回到人间了。妻笼这个名字其实是取日语中“端”的同音,意为尽头,边缘,正符合这种middle of nowhere的地方的特色...
虽然看得见了,走起来还是有一段距离的。宿场入口处大片的唐菖蒲,各种颜色都有,让我小小惊艳了一把。
一进宿场首先入眼的就是这只稻草编的木曾马的模型。这种马虽然身材矮小,但据说力气可不小,曾被广泛饲养作为耕畜,是日本三大本地马种之一。
妻笼宿的脇本陣奥谷用珍贵的桧木建成,是日本的国家重要文化财产。八卦一下,据说前面提到的马笼的岛崎藤村同学的初恋女友就是嫁到这里来了...
妻笼宿的规模比马笼宿大不少,建筑也保存得更完好,不过本阵本身倒是1995年才复原的假古董。另外还有上下嵯峨屋,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解释的话,本阵是给当官的住的行辕,嵯峨屋就是给咱老百姓住的大通铺。妻笼的旅游信息中心里现在还设有这样的通铺,虽然不能过夜了,但是可以免费休息,所以时常可以看到背着大包徒步中山道的旅人一身灰尘倒在通铺上小憩片刻而后又起身继续赶路。宿场中有所谓的“枡形”,就是直角拐弯的街道,可以起到防御的作用。
在妻笼吃过午饭,开始向44宿三留野宿进发,计划从南木曾站坐火车回东京。出了妻笼宿不远有妻笼城址。妻笼城是座山城,建在宿场旁边100多米高的一个小山头上。一国一城令之后废城,如今只有地基还在。从本廓的最高处可以眺望妻笼宿和远处的中央阿尔卑斯山脉。
近晚的时候雨又近了,且看起来还是大雨的样子,天色很暗。这样的天色里往往出很奇特的光线,仿佛布光灯打出来的一般。
这样的光线里的紫阳花简直有几分妖异。
远处有几户人家,居然还有袅袅炊烟升起,恍如入了小说中的情景。
路边有神社和观音庙比邻而建。庙里供奉的是かぶと観音,观音像是新近不久才修的,但是庙的历史挺长的。
过了神社,终于能看到南木曾了!小“城”在木曾川畔,中央本线经由。现在这里的人口还不足5000,据统计每天这一站的上下车人数只有400左右。虽然如此,这里仍被评为日本最美村落之一,附近有若干露营场,是个享受森林的好地方。
三留野宿的宿场还比在南木曾站更远一点的地方。
神社园子里苹果熟了也没人摘,掉了一地,让我甚是口水...
这里以前曾经有货运服务,现今已经停运,只有客运列车还在运行,通往中津川。
河边有个发电站,别看它小,这个“读书发电所”可也是日本国家重要文化财产。电站是大正时代由福泽桃介主持建造,他号称日本的电力王,附近的桃介桥就是纪念他的。再八卦一下,Wiki说,桃介同学原本姓岩崎,因为长得帅,被福泽谕吉的老婆看中了,招回去做了上门女婿,于是改姓了福泽。福泽谕吉这个名字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熟悉?如果想不起来的话请从钱包里翻出万元大钞看一眼,万元纸币背面的人物就是他。
扯远了,回来继续说中山道。从南木曾上了车,然后在中津川换车,顺便在中津川城里转了转。这里也是中山道上的宿场,在落合宿之后,是45番目。只是宿场遗迹分散于现代城市建筑之间,已经不剩多少古道的氛围。
一天一夜的中山古道之旅到此结束。从中津川宿到三留野宿,徒步了马笼宿至妻笼宿一段。最大的感觉就是不过瘾~希望以后有机会也能像指点我路线的日本同事一样踏破中山道六十九次!
No comments :
Post a Comment